社工大学生与从业者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日期:2015-12-11 09:23:10]   来源:坪山社工网  作者:admin   阅读:[字体: ]

来源:《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09第15卷第5期

摘要:社会工作本科生与从业者在专业价值观方面是否保持了一致性?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总体而言,社工从业者职业价值观的认同感要高于社工本科生,两者在具体价值观内容方面既有相同点,又存在差异;在与案主的价值观冲突方面,社工从业者个人价值观与案主价值观冲突更为激烈,社工本科生与从业者在与案主价值观冲突方面既有相同点,也存在差异。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社会工作学校教育的必要性、理想的务实主义者的培养、社会工作价值伦理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以及专业价值观本土化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工大学生;社工从业者;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5)05-0014-07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社会工作是一个满载价值的专业,价值观和伦理学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生命线。[1]价值观嵌入在社会工作领域中,在日常实践中不断被证实。在实践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四大核心价值观:维护案主的尊严;社工行业定义职业价值观,并将其纳入法律文件(即道德守则);社会工作者有其系统的个人价值观;案主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即自己的态度、信仰和信念。[2]

有关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基本假设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应当与社会价值观保持一致性,专业价值观是社会价值观的最好体现。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因为主流意识形态、传统及社会惯性、偏见及成见,以及多种亚文化的存在,导致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出现不匹配的现象。[3]当同时考虑社工从业者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案主价值观为代表的三角形内部关系时,情况将会变得更加复杂。由于价值观冲突的存在,促使社会工作者在决策过程中行使权力,寻求恰当的平衡方式。

人们在工作中产生的伦理价值冲突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生产效率还没有被科学实践证明,但有学者指出,个人一旦经历价值冲突至少会使人心烦意乱,且对其工作表现产生消极影响。[4]Raines将伦理压力解释为一种与伦理价值或伦理困境有关的压力,伦理压力的后果包括沮丧、人际冲突、满意度低、身体疾病以及辞职。[5]Ulrich等通过对美国护士社会工作者伦理环境、伦理压力的实证研究表明,面对工作中的伦理价值问题,32.5%的护士及社工感觉无力,34.7%感觉沮丧,当他们不能解决伦价值理问题时,52.8%会有挫败感以及40%会有疲惫感。[6]

社会工作大学生及从业者都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教育培训,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其是否能够坚守这些价值观?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社工大学生与从业者在核心专业价值观方面的异同,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两者在职业价值方面的异同;二是两者的个人价值观与案主价值观之间冲突方面的异同。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对社会工作大学生与从业者专业价值观教育与培训方法,进而提高社会工作大学生、从业者个人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之间的和谐兼容。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实施时间为2014年10月—12月,调查对象分为两类:一是来自于保定市两所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二是来自广州市社会工作组织的从业人员。被调查社工大学生共270名,其中女生185人,占被访总数的68.52%,年龄分布从17岁到22岁;被调查社工从业者211名,其中女性社工占53.08%,年龄分布从19岁到54岁。

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两份:一份针对社工大学生,一份针对社工从业者。两份问卷都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职业价值观测试;第三部分为与(潜在)案主的价值观冲突测试。分析策略是基于测试两组的职业价值观、与案主价值观冲突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两份问卷中“职业价值观”“与(潜在)案主价值观冲突”选项完全相同。职业价值观共39项,采取了李克特量表中的五步法,选择“1”表示“非常不重要”,选“5”则表示“非常重要”;与案主的价值观冲突则按照接案时产生情感,“1”表示没有任何问题接案;“2”表示会接案,但是会存在一定的不适感;“3”表示不接案。

三、研究发现

(一)社工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被访社工大学生共270名,平均年龄19岁,其中大一新生111名,大二学生110名,大三学生49名。表1结果显示,目前的社工大学生第一志愿选择社工专业的比例并不高,仅为18.01%,被调剂的比例却高达47.43%。非高考填报的理想志愿、对社会工作专业知晓率和认可度低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工大学生对社工专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1

表2的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感兴趣的比例并不高,仅为22.76%。然而随着对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不断深入,社工大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感兴趣的比例越来越高。一年级对社会工作感兴趣的比例为15.32%,二年级比例为25.69%,三年级比例为33.33%,并且该结果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04),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各年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算(见表3),从总体上看,23.51%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36.94%的学生选择考研,还有39.55%的学生没有职业规划。分年级情况来看,三年级学生因为即将面临毕业,其毕业后直接就业或考研的比例也更高,但仍有27.45%的没有就业规划;一年级学生刚踏入大学生活,由于大学所学专业并非当初理想专业,因此,希望通过攻读硕士学位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其选择读研的比例非常高(51.82%);而二年级学生经过了一年的学习时间,对社会工作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未来职业规划也比一年级时更加慎重和理性,反而成了三个年级中对未来职业规划最为迷茫的一个群体(57.01%)。

3

社会工作本科生毕业后是否会继续从事社会工作职业或者攻读社工硕士学位(MSW)呢?

4

表4的结果表明,在毕业后直接就业的群体中,15.79%的社工大学生会继续从事社会工作专业,而49.47%的学生则明确选择不会。因此,从总体上看,选择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比例非常低;分年级来看,三年级选择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的比例较一年级、二年级更高;在攻读社工硕士方面,只有17.37%的大学生明确表示继续攻读社工硕士,同样三年级选择攻读社工硕士的比例比一、二年级要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社工专业的认同感逐渐加强;二是三年级学生在面临就业压力时,从事社工只是一种无奈选择或者过渡选择。

(二)社会工作从业者基本情况分析

被调查社会工作从业者共211名,其中女性社工比例为53.08%,年龄分布从19岁到54岁。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本科学历的比例为58.29%,大专学历比例为26.07%,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为7.11%,大专以下比例为8.53%;在专业资格方面,34.12%无社会工作师资格,39.81%为助理社会工作师,24.17%为中级社会工作师,1.9%为高级社会工作师。

从户籍类型来看,75.36%的社会工作从业者来自城镇,24.64%来自农村;从专业背景来看,48.82%的社工从业者专业背景为社会工作专业,还有45.97%为与社会工作相关专业,如社会学、社会保障等,只有5.21%的从业者来自完全不相关专业。因此,虽然我国目前社会工作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每年社会工作毕业生从事社工职业的比例还较少[7],但社会工作学校教育仍为我国社会提供了专业的、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

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原因分析中(见表5),49.29%的社会工作从业者选择社会工作是出于自身兴趣与理想,还有33.1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处于社会工作发展前景良好,还有23.22%选择与所学专业对口,而找不到更好工作的无奈选择的比例仅为9%。并且被调查者中只有4.74%的人考虑过更换工作,这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不一致。2013年《广东社会工作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各地社工处于高紧缺和高流动状态。深圳在职社工的跳槽率约为30%,2012年的社工流失率为18.1%。[8]这可能因为:一是与被访者的专业背景有关,被访者仍比较认同从事本专业工作;二是被访者在填写问卷过程中不愿意表达真实离职意愿。当然可能还有其他原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5

(三)社工大学生与从业者的职业价值观异同分析

表6的T检验结果表明,总共39项职业价值观,社工从业者的平均分要高于社工大学生,且该结果具有显著性(P=0.000),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这表明,对于那些已经身处职场中的社工从业者来说,他们对职业价值观的认同感较社工大学生普遍要高。

6

从每项的职业价值观内容来看,社工大学生及从业者在得分较高、较低的职业价值观方面既有相同点,又存在差异。

1.社会工作大学生及从业者在得分较高的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比较

(1)相同点

二者在“通过工作,可以丰富我的经验和阅历”得分都最高,表明无论社工大学生还是从业者,都非常重视工作对于自身成长的作用。此外,两个群体也都比较重视利他主义以及融洽的同事关系,表明两者对于社会工作的本质,即利他主义的社会互动都比较认同。

(2)差异

社工从业者较社工大学生更追求工作的新意,即创新性;此外,与同事关系相比,社工从业者更关注与领导的关系融洽。这可能是因为作为务实的现实主义者,社工从业人员更明白工作是基于权力关系的,与上司关系的融洽程度对就业保障有重要影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社工组织中存在严重的家长式作风,另一个就是经济危机及就业压力。而社工大学生还没有进入职场,也没有直接损失工作的压力,因而表现得更为理想化、开放及慷慨。而社会工作学生更追求工作中的自我实现,即工作能够提供平台和机会,使自己的专业和能力得以全面运用和施展,实现自身价值。自我实现也正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终极目标之一,这一方面说明大学教育对社工在校生的认知产生了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也表明社工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充满良好的期待(详见表7)。

7

2.社会工作大学生及从业者在得分较低的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比较

表8显示的是社工大学生与从业者得分较低的职业价值观。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对于职业价值观中的“权力地位”给予的评价都很低,表明无论是社工大学生还是从业者,都将社会工作看作是一种助人的福利事业,而非获得权力的渠道。二者对“工作内容不稳定”得分也较低,表明无论是社工大学生还是从业者都追求工作的稳定性。二者对于“收入和财富”的评价也比较低,这可能是受我国目前社工行业整体薪酬水平不高的影响。二者的差异性表现为,社工大学生对于工作的艺术性的评价较低,可能在他们看来,社会工作是一项实务性较强的专业,不需要艺术性。而社会工作从业者对灵活的社会工作时间评价较低,这与国外的研究刚好相反。Giurgiu和Mari-ca的研究表明,国外社工大学生及从业者对“专业生活方式”,即灵活的上、下班时间得分都较高。

8

(四)社工大学生、从业者与案主价值观冲突方面的异同分析

表9的T检验结果表明,社工大学生、从业者在与案主价值观冲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00),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表明社工从业者与案主价值观冲突更为激烈。这也说明,社会工作从业者在工作中更为务实,清楚工作中的难度,因此,更为现实;而社会工作大学生还没有在社会中历练过,对于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困难认识不足,对工作还充满理想化色彩。

9

具体来看,社工大学生与从业者在与案主价值观冲突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对于社工大学生而言,他们更不会向以下人群提供服务:(1)一位对她儿子进行性骚扰的妇女(2.09,满分3分);(2)为信仰法轮功的人提供专业服务(1.98);(3)为通过用某种手段钻制度空子,得到比他应得的福利待遇更多的贫困家庭提供专业服务(1.91);(4)为选择卖淫的方式来养活自己和孩子的妇女提供服务(1.91);(5)为虐待年老父母的人提供专业服务(1.90)。

而对于社工从业者来说,他们更不会为以下人群提供服务:(1)为通过用某种手段钻制度的空子,得到比他应得的更多的福利待遇的贫困家庭提供专业服务(2.19);(2)一位对她儿子进行性骚扰的妇女(2.17);(3)为寻求控制他对妻子的家庭暴力的丈夫提供专业服务(2.17);(4)接待经常采用体罚方式管教孩子的父亲(2.17)。

对于社工大学生和从业者来说,其个人价值观与案主价值观冲突的类型存在一致性,如二者都更倾向于拒绝向“对儿子进行性骚扰”“福利欺骗”等案主提供服务;二者的差异性表现为社工大学生更不愿意为“邪教组织”“卖淫”及“老年虐待”案主提供服务,社工从业者则更不愿意为“对妻儿家暴”案主提供服务。国外研究结果表明,国外社工大学生同样拒绝为“猥亵自己儿子的女人”“极端宗教信仰案主”提供服务,此外,他们更排斥“3K党主要成员”及“同性恋家庭”[5]。

对大学生与从业者个人价值观和案主价值观两个系统之间冲突的评估表明,专业的社会工作教育,并没有对社工大学生、社工从业者的个人价值观产生太大影响,也即个人价值观和态度是很难进行改变的;并且随着社会工作的实际展开,个人价值观与案主价值观的冲突会进一步激化,社会工作从业者的价值观与其专业知识、专业技巧非常不成正比。因此,除了学校教育外,对社会工作从业者的职业价值观的培训就显得极为重要。

四、结论与讨论

(一)社工大学生仍是社会工作从业者的重要储备力量

尽管社会工作大学生刚入学时对社会工作专业并非十分了解,但经过长时间的专业学习后,他们对社工专业的认可度不断增强,愿意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比例也在提高。目前将近一半(48.82%)的社会工作专业从业者来自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因此,在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率和认可度都比较低的情况下,社会工作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工作事业人才的重要储备力量。

社会工作大学生经过专业教育,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如利他主义、社会公平及正义等都比较认同;同时社会工作大学生初步具备了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巧,这对于提升我国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社会工作大学生一旦选择社会工作职业,更多的就是出于自身的理想与爱好,这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因此,虽然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其仍然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还应该看到,社会工作大学生与从业者之间的专业价值观还存在较大差异,这表明社工的大学教育与实践链接不足。这就要求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社会实习的重要作用,要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充分认识、参与社工实习,从而为将来就业做准备;此外,在工作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在职社工的教育与培训,帮助他们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困境及压力。

(二)社会工作从业者应当成为理想的务实主义者

本研究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上的:无论专业知识水平如何,在社会工作者的个人价值观和专业价值观之间存在一致性。研究结果却发现,社工大学生与从业者对专业价值观的认知与坚持之间都存在显著差距。

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面临与服务机构的价值冲突、与案主的价值冲突,以及与其他社工从业者之间的价值冲突。工作中的伦理价值困境困扰着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也使得社工专业决策变得极为复杂。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秉持专业的态度、运用专业的技巧和方法解决工作中的伦理价值问题。因此,针对社工大学生的学校教育以及从业者的职业培训,不仅要求普及、提高其专业伦理价值的知识水平,更应当向其提供各种学习、实践机会,以确保他们能够充分认识、挖掘个人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最终在完全理性决策基础之上做出专业的抉择与判断。

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项务实的专业,其价值核心是在实际生活中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同时社会工作又是一项以公正价值观念为指向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既要充分认识社会工作中的困境与压力,努力掌握专业的知识、技巧与方法,同时还需要坚持专业的态度与理念,即社会工作者应当是理想的务实主义者。

(三)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教育培训需达到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

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道德观都强调利他主义的价值原则,但市场经济的兴起、社会结构的转型,使人们的价值理念发生了转变,社会观念的多元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主流和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其所带来的极端个人主义与反传统的思维方式以及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对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过程中,必须平衡知识、技术技能学习与情感价值培养之间的关系,进而确保人性和技术在社会工作专业得到更高水平的发展。

社会工作教育培训最困难的一个方面就是认知与行为的连续性,社会工作教育目标是要达到态度、知识和行为的一致性。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社会工作大学生及从业者了解并认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但对社工专业价值观的认知与遵守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必须伴随着认知情感的学习,其中涉及改变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影响他们的思维和行为。通过教育和培养社工大学生的社会情绪能力,实现学习和巩固社会工作职业道德的目标,进而促进认知、行为和情感成分的融合。

(四)社会工作价值观需要进一步实现中国本土化

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与国外相关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更多地表现出国内外文化与传统观念的差异性。社会工作专业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被认为是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的“生命线”。

中西方国家在历史背景、思想渊源、文化价值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西方国家社会工作的伦理价值并不能完全适合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批判地继承本土价值观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职业价值观教育存在较大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社工大学生及教育者对价值观教育的忽视、价值观课堂教育的缺乏及效果不佳、缺乏完善的本土化价值观等,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层面对社会工作缺乏认可与保障、就业环境和文化冲突、对价值观教育的误解等。[10]因此,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不应当仅靠外来的社会工作价值观、行为守则、道德困境及应对策略等。而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主动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助人理念,总结中国特色的助人模式,构建符合我国文化特征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罗肖泉.践行社会正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89.、

[2]MORALESM,SHEAFORWB.SocialWork:AProfessionofManyFaces[M].MA:AllynandBaconInc,1980:70—73.

[3]GIURGIURODICALAURA,MARICAADRIANMIRCEA.

ProfessionalValuesinSocialWorkStudentsandMid-careerPractitioners:AComparativeStudy[J].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3,76:372—377.

[4]MOSERR.MATIN.Ethicalconflictatwork:Acritiqueoftheliteratureandrecommendationsforfutureresearch[J].JournalofBusinessEthics,1988,7(5):381—387.

[5]RAINESML.Ethicaldecisionmakinginnurses.Relationshipsamongmoralreasoning,copingstyle,andethicsstress[J].JO-NASHealthcareLawEthicsRegulation,2000,2(1):29—41.

[6]ULRICHCONNIE,PATRICIAO'DONELL,CAROLTAY-LOR,etal.Ethicalclimate,ethicsstress,andthejobsatisfac-tionofnursesandsocialworkersintheUnitedStates[J].SocialScience&Medicine,2007,65(8):1708—1719.

[7]栾文敬,刘长青,付双乐.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原因探析———以保定市X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社会工作,2013(4):79—85.

[8]陈红.解读《广东社会工作发展现状报告》总体处于社工机构区域分布不均衡社工高紧缺和高流动状态[J].社会与公益,2014(2):58—59.

[9]GIURGIURODICALAURA,MARICAADRIANMIRCEA.

ProfessionalValuesinSocialWorkStudentsandMid-careerPractitioners:AComparativeStudy[J].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3,76:372—377.

[10]周晓焱.关于我国社会工作职业价值观教育困境的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5):44—48.

 来源:栾文敬,霍春明  社会工作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