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工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

[日期:2015-12-11 09:27:00]   来源:坪山社工网  作者:admin   阅读:[字体: ]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实务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专业实习是社会工作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专业实习关系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参与校外实习,社工专业学生才有机会在实践中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从中培养知、行、能等各种专业素质。

社工专业实习必须有合适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能否安排合适的实习场所和提供足够的实习机会,直接影响实习教育的成效。作为实习的载体,实习基地建设成为保质保量地完成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然而,从实践过程看,实习基地建设成为大多数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学校都面临的一项难题。

当前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的困境与问题

1、专业认同度低

实习机构普遍缺乏对专业社会工作的认识与实践,是当前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实习机构对社会工作实习性质和内容的专业性认识不足,直接导致他们把学生当作兼职劳动力使用,只安排实习生做收发文件、整理内务、文字输入等不需要运用专业知识的事务性工作,个案、小组工作等实习计划在机构实习中无法完成。

由于专业认同度低,现有社会工作实习机构难以招用也很难留住专业社工,再加上机构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行政化倾向,导致为弱势群体提供精神帮助、潜能挖掘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一直处在非专业化状态,学生在专业实习中很少获得同行前辈的正面影响。

2、社会资源少

社会工作实习还面临着严重的经费短缺问题,学校方面因课程设置等因素导致能够补贴给实习学生、实习机构和督导的费用基本空白,实习机构更难以为社会工作实习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实习机构往往更期望“义工”般的实习服务。资源的缺乏导致社工实习学生的服务质量下降,进而导致社会工作服务公信力下降,这又会导致资源更加短缺,使社工实习教育形成“恶性循环”。

3、挂牌基地多

大多数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学校,都建立了一些校外实习基地,也都签了实习协议,挂了牌。但是,这些“基地”的软硬件条件、实际运作状况却很少能达到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要求。很多学校建立实习基地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检查“任务”,真正名副其实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场所或机构严重不足。这是目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面临的一个最为致命的问题。

4、合格督导缺

社工实习是一个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理论和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培养独立开展实务的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让社工学生发展专业自主能力,强化专业认同感、专业意识和专业价值观的过程。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合格督导的督查与指导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的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实习机构里的工作人员大都没有经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更谈不上专业社会工作的实务经验,甚至连他们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也往往来源于实习生的宣传,这就导致在实习中他们难以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实习效果大打折扣,有时甚至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反而使学生对专业更加迷茫。

5、相关研究不到位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研究还比较偏重于社会工作理论和教育方法等层面的研究,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研究较为滞后。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缺乏实用性强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方面的教材。尽管目前也有这方面的教学参考书,但大都侧重于理论的指导,而缺乏本土意义上的提升。社会工作实习相关研究的滞后,制约着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效果。

6、实习制度不完善

相当一部分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至今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实习制度。实习制度的缺位或不完善,直接导致实习活动随意性大,实习目标不明确,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督导指导不及时,学校评估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社会工作实习收效甚微。

社工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路径

针对目前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坚持助人自助、能力建设理念,推进实习基地可持续发展

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不是简单的“院地”合作共建,应以助人自助、能力建设理念来指导社会工作实习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助人自助”包含三层涵义,一是社工学生通过对服务对象的“助人”行动来推动服务对象“自助”;二是社工学生在助人行动中的“自助”,即自我成长;三是接受服务的服务对象能够服务于其他服务对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能力建设”也有多层意蕴:从个体层面看,既包括服务对象的能力提升,也包括实习学生的能力提升,还包括实习督导的能力提升;从组织层面看,既包括服务机构(实习基地)的能力提升,也包括学校的能力提升。

2、根据社工实习的不同性质,多层次、多渠道创建实习基地

社工实习的总体目标是“ 在认知、价值、感性和行为上装备学生,培养他们成为成熟、自信、对人类充满感情,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并掌握助人技巧的合格的社会工作者”。根据这一总体目标,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性质的实习,即课程性实习、专业性实习、价值性实习。相应地,实习基地也应该分为课程性实习基地、专业性实习基地和价值性实习基地。应该根据不同性质的社工实习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地选择不同性质的机构作为实习基地。

课程性实习基地,主要是针对某一门社会工作课程而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个案、小组等课程的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利用校内现有资源建立的社会工作实验室、工作室等。专业性实习基地,主要是针对学生专业能力、技能的培养而建立的实习基地,主要包括民政、妇联、残联等属于社会工作行政性质的单位和组织,养老院、儿童救助机构等院舍照顾机构,亲子服务中心等经营性的发展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附属于政府机构的心理咨询热线和帮教服务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医务、戒毒等治疗性服务机构,以及社区居委会等。价值性实习基地,主要指培养学生专业价值观的公益性机构。

3、加强社会工作实习相关研究,不断完善社工专业实习制度

加强实习研究,完善实习制度,是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实习基地的资料,对实习机构及其所在社区进行研究,因为不同的机构、不同的社区具有不同的特征,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要求也不同。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专业学习和成长的情况,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个人能力、专业兴趣和专业方向等,找准学生与实习机构的对接点。此外,还要对社会工作实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编写科学合理的实习指导书、实习教程等,来规范、指导整个实习过程。最后,要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实习制度,具体内容包括实习教学的课时数、实习相关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实习评估标准以及突发事故的处理办法等。

4、走出去、请进来,多种方式开拓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空间

在社会工作实习面临社会认知度低、可用资源少、合格督导缺乏、专业机构不足等问题的情况下,高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走出去、请进来”,采取多种方式开拓实习教育空间。具体说来可采取这样几种方式:一是自给自足式,即高校根据本校社会工作专业的特色,独立承办实习基地。二是项目带动式,即高校的社工教育者主动寻找合适的机构,承办有现实意义的项目,再以项目为依托,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三是帮带合作式,即高校针对一些主动来寻求支持、帮助的机构,可以以指导的方式与之进行合作,并借此为社工学生实习提供机会。四是主动拜师式,主要指高校主动与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或内地的一些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联络,选择这些机构作为实习基地,或者聘请这些机构的部门负责人、有经验的专业社工作为督导来指导社工学生实习。

来源:卢守婷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