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模式下,如何广泛发动居民参与社区服务?——以深圳市某社区服务中心为例

[日期:2016-01-21 10:20:43]   来源:坪山社工网  作者:admin   阅读:[字体: ]

近年来,随着深圳社工行业的发展,社区服务中心如同雨后春笋般生长。深圳市自2011年推进社区服务中心模式,从而开启了社区服务模式新模式的探索。2013年12月,深圳市民政局就提出“到2015年,深圳将建成700个社区服务中心,共投入3.5亿元,其中,社工机构将在各社区服务中心“挑大梁”,为居民提供各种公益免费服务。”


社区服务中心发展至今已有近4个年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例如有的社区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社区居民中的知晓度较小,接受服务的群体有限;有的中心则受限于场地,尤其是深圳市关内的,一般地理位置较偏僻,居民不愿意来中心参加活动,服务开展受限;有的社区管辖范围为2个片区,且地方相隔较远,开展起服务来居民难以集中;有的中心则上遭遇“瓶颈”,在开展服务的时候,服务对象范围基本集中在原来固定的社区居民中,较多扩大受众范围……


中心社工要如何发动居民参与,且居民要怎样参与呢?笔者拟以EPS社工介入模式,进行回应。


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甘炳光提出:“EPS社工介入模式(EPS Model in Social Work Practice),其中E(empowerment)是指充权,P(participation)是指参与,S(strengths perspective)是指强项角度。综合来说,EPS的基本信念就是指,社会工作的重要目标是去帮助服务对象达到充权,透过参与才能让服务对象发回强项及获得充权,极度相信服务对象有能力及有强项。”


在EPS社工介入模式下,我们首先先要澄清实现参与的对象是“居民”,那就包括“土生土长的”个人,还有一些群体。一一“击破”。像经商一样去经营社工事业,找准目标客户,培养需求,再满足需求。具体措施如下。


(一)针对居民


1、调整中心开放时间。

由原来的周一至周五“朝九晚六”,延长至周末,再加晚上。社工可以采用轮休制,且最好一次安排2名工作人员。


2、加强宣传力度。

线上:善于运用自媒体、新媒体,尤其是微信。日常可以定期发布活动预告和新闻稿,更新社工时政动态和案例。


线下:

①在人流密集处悬挂横幅,但是事先最好征得工作站和城管同意。

②在社区公告栏张贴中心单张,活动预告海报,频率可以有周报、月报、季报和年报。若是季报,可汇总上季度成果,下一季度预告。

③利用外展宣传,并且形成常规,可以是在社区人流密集处摆摊,也可以是通过现在流行的“社区影院”时间进行宣传,还可以做做需求调研、心理测试,或访谈、或问卷。

④进行针对性的社区探访。

⑤扫楼、家访。


3、扩充服务内容。

刚刚成立的中心一般先通过开展文娱康乐类的活动“接触”居民,包括兴趣小组、社区邻里节等,对居民进行“狂轰滥炸”,刷一刷社区社工这个新生事物在群众中的“新鲜感”“存在感”。然后再慢慢融入社工专业元素,培养居民参与社工活动,使用社工这个“服务”的习惯,适时再转化为预防类、治疗类和发展类的服务。


4、孵化社会组织。

针对不同需求、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小区、不同年龄阶段的居民群体,分别培育并孵化社会组织。例如探访长者义工队、青少年桌游联盟、家庭联谊会等。


(二)针对义工


1、发现社区已有义工,如通过社区U站,收集花名册。


2、发展更多义工,扩充工作人员人手。利用“滚雪球”的方式,既是让这群人参与活动,也可以让这群人宣传,以吸引更多人参与社区事务。


3、培育义工领袖。发到义工加入到社工宣传和服务队伍,例如对义工分组,带领义工一起扫楼。


(三)针对社区企业


虽是企业都有“逐利”的天性,但是这也使得他们要关注自身企业形象,并且有宣传的需求。那么,社工可以识别并发展一些这样的社区商铺、企业,先对企业进行我中心的宣传,再给出一些“利好政策”,便于获取赞助,例如小礼品、活动背景幕布,以此提升活动“规格”,吸引居民。

同时,企业员工也是社工服务对象之一。


把社区企业纳入社区活动参与方之一,也有助于营造全民公益、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


(四)针对社区组织


社区组织便是一个社区服务中心非常重要的利益相关方,而互动比较密切的有社区工作站、居委会、物业和老年协会。在社区,它们可以谓之为“地头蛇”式的人物。社工可以通过与他们合办活动,提升自身在居民心中的公信度。


(五)针对社工自身


1、社工要有“社工味道”,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水平。


2、形成品牌,打造品牌及其影响力


以上五个方面,针对不同群体,利用他们自己各自的“强项”,包括居民人海战术、义工服务热情、企业社会责任、社区组织公信力和社工自身的专业性,推动多方参与和互动,对该社区、该中心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培育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区文化和氛围,使居民从被动、简单参与,慢慢走向“主动参与”,从一个服务的接受者,变成服务施受者,从而达到“充权”的效果。


来源:胡旦旦 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