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菊: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生涯该怎么规划?

[日期:2018-07-02 10:57:00]   来源:坪山社工网  作者:admin   阅读:[字体: ]

来者何人

徐秋菊

深圳市导航社工发展中心总干事

本科、硕士分别毕业于

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社工专业

美国生涯发展协会(NCDA)认证

生涯规划师(CDP)、生涯咨询师(CDA)

深圳社工学院明星讲师团讲师

专注为社工提供生涯发展支持性服务

来看精华版采访


来都来了,能不能先介绍下自己?


徐秋菊:我从两个方面用标签性的词语介绍下自己吧。


首先在职业上,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社工”,第二个是“支持(能力建设)”,第三个是“生涯规划”,这都是与我从业经历相关的。


我本科和硕士念的都是社会工作,第一份工作是从事了七年社工服务管理;第二段经历是协助社会服务从业人员提升项目能力,做项目相关的能力建设和项目评审、评估;第三块是生涯规划,两三年前我开始关注和研究“社工职业生涯发展”议题,开始做相关的培训、工作坊及生涯发展咨询。


总结一下,我现在的职业定位是“社工生涯教练”——即社工生涯发展的陪伴与支持者。这是对前三段从业经历“社工”、“支持(能力建设)”和“生涯规划”的整合。希望自己未来专注于为社工提供生涯发展支持性服务。


第二个方面我想谈一谈有关“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我用的一个标签性词语是“平衡”,比较强调工作、生活和自我的平衡。我是一个社工妈妈,女儿快七岁了,读小学一年级。


于我,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工作者角色,我还有妈妈的角色,和其她妈妈们一样,很关心孩子的成长。工作之余,我经常抽时间带孩子参加各种体验活动。


另外,我坚信还要有与自己相处的时间,我喜欢参加培训、交流,喜欢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基本上我是遵循这样一个“工作、生活和自我”平衡的原则,追求一个“快乐的社工生涯”。


最后总结下,社工于我而言,是一个身份的认同。无论是原来在社工机构,还是现在这样做“支持社工及机构发展,协助行业”的事情,从始至终,我内心对社工的身份认同,是从来没有变过的。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您在另一家机构也做到副总干事一职,在管理岗位中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徐秋菊:首先是管理的理念或者定位。之前在社工机构做服务管理时,我始终秉承着“支持性管理”的理念,会觉得如果机构的管理人员能服务好一线社工,也就可以支持或者更好地促进社工们服务有需要的服务对象。


举例来说,我觉得,一线社工有充足的经费支持来开展服务,且经费及时、有效划拨,这是非常重要的。早在2010年,我们机构就推行“服务经费电子化审批”的政策,且建立“服务备用金”制度,所以同工们开服务有较为充足的费用支持,且经费非常快捷、及时。


第二,我觉得,机构建立清晰的使命、价值观、明确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清晰的使命和明确的发展方向,可以给予机构同工们方向性的指引,把分散在各个服务点的同工们,凝聚起来。引导他们清晰,他们为什么来做社工,他们的方向和目标在哪里,他们可以朝什么方向去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


机构有整体方向性的指引,尤其是有明确的战略规划时,同工们在开展服务时,就不容易偏航。尤其在当前“政府购买服务”和“外派社工开展项目服务”的背景下,这很重要。


虽然,项目一年一签,但服务需要有2~3年或3~5年规划,而不是说今年做完了,再看明年。此外,由于社工职业具有较强的“道德实践”的特征,机构有统一价值观的引领,对社工而言,也很重要。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第三点,机构对管理的重视,以及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也非常重要。目前,社工机构涉及的行政工作非常多,如评估、招投标、会议、接待等,常规的活动和工作会占据机构各层面管理者很多时间。


相较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虽然重要但好像不那么紧急,机构能否真正重视起管理工作的推进,让管理真正发挥效用,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机构管理者,如果你去主动推进管理工作,管理就会产生效益。


如果你不去做管理,你的时间就会被行政事务慢慢挤占空间。故而,作为机构管理者,宜做“该做的事情”,首先要做“对的事情”,然后考虑“把对的事情做对”。


第四,机构有没有自己核心的服务产品?就是跟同类型的社工机构相比,你有没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服务。如果只是奔着“拿到项目”及“完成项目指标导向”,这是非常容易的。


但是,作为社会服务机构,我们为什么要成立这个机构,要去到哪里?机构有什么样的核心产品,为这个社会做贡献,让人们记住它?这些是机构生死存亡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您在做能力建设等支持性工作后,经常会去评估不同的社工岗位和项目,在这方面有什么建议?


徐秋菊:我在辞掉原来机构的副总干事职位时,跟机构提到想做一些支持社工发展的工作。后来开始做公益机构从业人员项目能力建设,以及项目评审、评估工作。


就我所看到的情况,一线社工项目能力和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部分社工的服务,还停留在“做活动”和“完成指标”的层面。


如果让我给意见、建议,我会建议大家努力培养“问题解决和产品思维”,认真思考清楚,你们服务的最核心人群是谁?他们有着什么样的问题和需求痛点?


针对这些痛点,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提供些什么样的服务,来解决这个问题,满足他们的需求?最终的服务效果怎么样,是否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改善了他们的处境?如果重新来开展一期项目,我们可以怎么调整我们的服务,来实现不断的迭代?


我希望,同工们能从“做指标的活动思维”向真正的“项目运营和产品思维”转变。过往两三年,我主要是助力社工真正发现问题,不断提升项目能力和项目化运作水平,以及尝试做服务产品。在此过程中,我自己也在不断成长。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后来为什么会选择做“社工职业规划”这个领域?


徐秋菊:在协助提升社工项目能力的时候,我发现,项目做得好不好,与项目人员本身的意愿、能力等是离不开的。同样的项目,效果因人而异。在提供支持性服务过程中,我慢慢更愿意去关注从业人员本身:


Ta为什么来到这个行业?Ta想做一个什么样的项目?在支持他们的过程中,我不是要把一套东西强加给Ta,而是希望能够挖掘这个人背后的潜能,知道Ta的兴趣和能量所在,及助力Ta完成个人职业发展梦想。这是我关注从业人员发展的其中一个原因。


另外很重要的是,我感受到虽然大家是做一份助人的职业,同工们在服务有需要的人群同时,也需要他人的支持。


有的是工作本身需要支持,有的则涉及工作和生活平衡方面,比如家人不支持,再或者Ta做这份职业的同时,不清楚自己未来能否持续走下去,Ta的经济能力允不允许?


综合而言,我感受到,社工这个群体也有很多职业发展的困扰。基于我一直都是“服务社工”的理念,社工就是我的服务对象,我对这个群体比较有情怀,希望能尽力支持他们。这就是我为什么投身“社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因。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您在社工职业规划上走在前列,成立了导航社工发展中心,能否分享下成立它的初衷和您在职业规划咨询过程中的发现?


徐秋菊:我是社工行业内较早关注到“社工生涯发展”议题的。最开始,基于我想去寻找一个有效的理论和工具去支持自己的这个探索,我就去学习美国生涯协会和内地公司合作的国际生涯规划师的课程。


学完后,我也开展了一些分享活动,从中,我发现很多一线同工有职业发展困扰和参与相关培训的积极性。


举例来说,2016年初,我做了4次“社工职业生涯规划”线上系列分享活动,有约1400人的浏览量,其中愿意付费参与的有137人。线上分享结束后,更多这方面培训需求不断冒出来,这两年,我陆续在全国6个城市做了大大小小20次有关“社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分享。


之后就陆续有同工找我咨询。虽然我也可以帮忙缓解或解决问题。但我总觉得,这很大程度上与自己过往积累的行业服务经验相关,主要是经验在发挥更大的作用,离真正的“专业生涯咨询”还有比较大的距离。


我尝试着寻找更加专业的理论和工具来支持,所以接下来又去学习了知名企业认证的生涯咨询实践中阶课程,以及国际认证的“生涯咨询师”课程,并去深入学习和实践社工生涯咨询。这半年,开展了十余个社工生涯咨询。


跟一些公益人深入交流后,我发现,首先在新人入行时,可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以及不断追求专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从其它行业转型而来的非专业背景一线社工;


第二,工作几年后,社工对于自己核心竞争力打造的诉求比较高,很多人觉得自己似乎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不太精通;


第三,是工作与生活平衡兼顾的问题。这与非营利机构的职业特点有关。不像企业和政府部门从业人员,其职业发展目标,无论是收入还是社会地位,和家庭目标比较一致,工作更容易得到家人支持。非营利组织从业人员,工作时间、精力投入和获得的经济收入,可能严重不成正比。


从而,他们的工作,尤其是加班,有时更难得到家人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家人对他们的经济期望和现实不匹配的时候。其中,男社工经济压力会比较大。


此外,行业中,女社工占大多数。她们对于家庭教育又特别重视,所以一旦进入婚姻家庭,可能面临“工作和照顾家庭时间、精力平衡”问题。


最后,可能还有一些职业倦怠和工作重新定位问题。这些,是目前行业内的社工比较普遍面临的职业发展议题。


而之所以成立“深圳市导航社工发展中心”,是因为一个人时间、精力和能力都有限,我希望慢慢组建团队,以组织的方式,更可持续地发展“社工生涯发展支持服务”。


人们开车迷失方向或找不到路时,会寻求“地图”“导航仪”的支持。我希望,在社工职业迷茫时,在行业内,有“导航”机构的支持,专门提供社工生涯发展支持服务,可以协助他们更快地找到职业发展方向、路径。


一路走来,是否总结下您的个人成长经验?


徐秋菊:先,我们要善于自我觉察,发现和打造自己的核心职业优势。从“社工”到“能力建设/支持”到“社工生涯规划”,我的三段从业经历,内在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第一段,是通过做管理来服务社工;第二段,聚焦提升社工项目能力,提升做事能力;第三段,则关注社工本人及其职业发展。而且,每一段的经历,都在为下一段做了准备和铺垫。


如果用珍珠项链来打比方,前些年,是分别打造了3颗珍珠,再用“社工生涯发展支持”这条线串成了珍珠项链。每一颗珍珠打磨中积累的技术,都有助于下一颗的打磨。


我的这个经验,放在大家的职业规划中,有什么作用呢?就是,职业生涯规划“适应论”告诉我们,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怎么去锻炼和发展自己的通用能力,以及去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并为之提前做准备。


第二是清晰个人职业发展的模式。以我为例,我是“兴趣、价值驱动型”,对于我,做职业生涯规划是兴趣,从“价值观”来讲,我非常看重陪伴,在我一路成长中,朋友给了我很多的陪伴和支持,我也很乐意陪伴社工成长。


在兴趣和价值观驱动下,我不断精进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不断实践,努力提升能力。此外,我的性格也符合“给社工做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位,我也有能力专注做这项服务。


综合而言,做社工生涯发展支持服务,除了是对我过往工作经验的重整外,也与我的兴趣,价值观,能力和性格相匹配。只是,我的职业发展模式是“兴趣、价值”驱动型,生涯规划、咨询的能力则靠后期学习、实践补足。


当然,每个人的模式不一样。有的社工是“能力导向型”,个人擅长什么,哪方面能力强,就继续重点发展哪一块。做的好,得到正强化,他的兴趣也许也慢慢培养起来,真正开始喜欢所做的事情。


关键在于,自己要知道,个人的职业发展模式是什么样的?然后走出自己独特的那条路。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之路,不是说最成功的那条路,才是最好的。而是最适合大家的那条独特的、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那个如其所是的自己。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您未来对机构或者个人有什么样的规划?


徐秋菊:未来会围绕着社工职业发展的具体困惑,研发出一些回应性的服务产品,助力社工群体去应对职业发展问题,做出服务成效。


这一两年,想先重点在深圳做好试点工作,把一些产品开发出来。未来再慢慢辐射到广东省及国内其他城市,这是我对社工生涯发展支持服务的美好期望,希望导航能够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真正服务到社工,协助到行业。


未来,我们也会逐步与广东及全国有这方面合作意向的社工机构、社工协会建立联系。如果您们正好是重视社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机构或协会同仁,期待有机会与您们一起交流,携手同行,共同尽力为社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支持。


处于职业倦怠期的人不知道如何更好的规划,您对这类同工有什么建议?


徐秋菊:我想说的是,出现职业倦怠是一个正常而且普遍的现象,先要觉察与辨别,自己是不是处于职业倦怠期。有的社工,是多年后,才意识到,当时的自己其实就是职业倦怠了。


第二,自查自己的状态,目前个人职业倦怠到什么程度了?如果说0-10分(分数最高,对应着“程度最严重”),大概几分的状态。


在这个阶段,我可以怎么关爱自己?如果得分偏高,可以暂时不谈自己的职业问题,先放空自己,处理情绪,宣泄压力,等个人情绪回归平和的状态,能够比较理性探讨,再来处理职业倦怠问题。


在职业倦怠问题应对上,首先,如果可以在职业范畴内进行调整,有两种方式,一是深化工作,将宽泛的工作内容聚焦、收窄,选择一两点感兴趣的深入下去,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


二是拓宽工作内容,避免工作不断重复,尝试一些与工作相关联的其他新事务,以及有条件的情况下,争取丰富工作内容的机会,比如晋升或平行流动岗位等,丰富工作体验,增加新鲜感。


第二,如果职业倦怠已经无法在本单位或本职工作内调整,也许并不一定要马上离职,有的人可以在工作外达到平衡。


比如,我有一位朋友,正职是英语老师,业余是生涯咨询师。在教书工作外通过新的兴趣导入,来很好地平衡本职工作,并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引入到教学工作中,缓解了职业倦怠问题,丰富了职业发展内涵。


最后,如果你的倦怠程度确实在是太高了,无法承受了,必要时,尝试其它职业,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新的从业者陆续来到社工行业,您有什么想对后来者分享的?


徐秋菊:首先,建议大家想明白,自己是基于哪种主动或者被动原因,来到社工行业。在工作试用期,好好利用机构给予新人的成长期,好好体验“社工”这份工,在此过程中,体验社工的职业价值,打造自己的成就感,以及对行业及专业的归属感。


因为从职业生涯规划来说,目前的社工教育中,学生在校期间,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深入了解到,现实的社工工作,到底是怎样的?


可能一部分新社工,是带着美好的想象进入到这个行业的,要等实际做了半年一年,才有感觉,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份工作?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这个职业,愿不愿意长久呆下去?


第二,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探索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尝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打造核心竞争力不止于实务,也可以是管理兴趣的发展,平台搭建,资源整合,社区营造等。


而有规划就好比“一群人在赛跑”,有的人知道终点在哪里,以终为始,寻找有效路径。有的人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他的路线可能就会曲曲折折,或者也有可能永远跑不到终点。总而言之,你不规划,就有人帮你安排。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第三,持续的学习非常重要。因为专业社工是慢慢成长起来的。工作给了我们很好的实践机会。如果能够持续学习,依托前人经验,也许可以成长得更快。


最后,建议大家不要只局限于社工领域,可以多些跨界交流、合作。刚开始工作的头几年,周末不妨多参与一些跨领域的活动,与其他公益界,甚至是商界人士,多点接触交流,扩展个人视野和思维,以及开放的心态,提升跨界合作能力。


社工需要整合各方资源,整合的前提就是你要了解其它届别或者能够与之对话,找到同频、共振之处,了解对方的需求,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来双赢地考虑、安排事宜。


 徐秋菊 乐仁乐助

转发:社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