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德平: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专业作用

[日期:2023-01-13 16:09:13]   来源:坪山社工网  作者:admin   阅读:[字体: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也为社会工作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指引。社会工作应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全面、深度参与乡村振兴。

图片

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服务内容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首要矛盾是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经过脱贫攻坚,中国的农村、农民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脱贫攻坚主要任务是消除绝对贫困问题,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之后,农村发展的任务转为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脱贫攻坚阶段,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服务内容包括参与贫困群众救助帮扶、参与贫困群众脱贫能力建设、促进易地搬迁贫困群众融合适应、参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针对其他特殊困难人群开展关爱服务等。在乡村振兴阶段,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内容发生变化。如果说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补齐农村社会服务短板,那么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任务,就是提高农民的发展能力,提升农村社会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提升农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巩固脱贫成果。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包括“巩固”和“拓展”两方面内容。“巩固”要求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拓展”要求在稳定脱贫基础上解决次生贫困、多维贫困、相对贫困等问题,推动脱贫地区、脱贫人口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就是要动员各方力量,汇聚各种资源,积极开展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社会帮扶和驻村帮扶,巩固稳定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

二是增强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实践证明,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形成外部多元帮扶与内部自我发展的互动机制,是我国脱贫攻坚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方法。社会工作在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过程中,注重人的能力建设,协助个人发展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激发发展动能,实现从“助人”到“自助”的发展。

三是推进乡村治理。“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能够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在脱贫攻坚期间,我国通过派遣驻村书记、“五社联动”等方式,极大提升了贫困村的治理能力,夯实了治理基础。社会工作作为专业性的组织、作为“五社联动”的关键一环,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运用专业方法,调动社区资源,提升治理效能,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农村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

四是完善社会服务。乡村振兴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实施乡村振兴,必须紧紧抓住农村人口的民生福祉。如果说脱贫攻坚是面向贫困人口的兜底性、特惠性政策,那么,乡村振兴就是面向所有农村人口的普惠性、发展性政策。在乡村振兴中,社会服务的范围将由特殊困难群体向所有有需要的社会成员扩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建设乡镇社工站、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志愿者队伍等方式,为农村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不断拓宽社会服务的受益范围和惠及程度,不断丰富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提高社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图片

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服务方式

社会工作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倡导专业理念,搭建专业平台,运用专业方法,发挥专业作用。

一是赋权式理念。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振兴的根本是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的主体能力。社会工作者运用“助人自助”理念和“赋权”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以及社区工作等专业服务活动,协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主体和决策主体,提升其对乡村振兴的认同感,增强其自主发展意识,调动其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社会工作在“优势视角”的指导下,重视能力建设,运用个案帮扶、团体辅导等方法,为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知识讲授,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内生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激励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对人民群众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关重要”。社会工作者综合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及个案辅导、团体治疗、资源链接等工作技巧,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培训、组织等措施,帮助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认识自己的潜能,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信心,从思想上拔掉穷根;同时,综合运用文化帮扶、教育帮扶、产业帮扶等多种方式,提升群众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培养其自主发展能力。

三是参与式方法。将“参与式”的理念引入乡村振兴,就是尊重农民的主体意志,根据农民的需求,选取合适、合理的乡村发展方式。参与式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的主体意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乡村振兴需要群众的广泛认同和深度参与。社会工作应充分利用专业人才和资源的优势,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的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提高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

四是组织化运作。“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组织基础弱化、村级经济组织空壳化严重、村级组织发育水平低,导致组织缺乏凝聚力。要积极推动农民组织化,鼓励农民以组织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改变农村社会涣散局面。要培育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培养农民的合作互助精神,提升农民的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要推动农村社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提升农村社区凝聚力。要积极推动多元共治,鼓励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链接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投入乡村振兴。

五是精细化服务。社会工作服务旨在通过精准、精致、精细化服务,给乡村赋能,给村民赋惠。作为一种职业化的服务方式,社会工作要强化“社工为民、服务至上”理念,创新服务方式,精准对接需求,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实现自我发展。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乡村社工站、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等形式,提升社会服务的精细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要注重培养本土化社会工作机构和人才,促进社会工作的在地服务和本土发展,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服务队。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22年12月上刊,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